途乐证券
台风带来暴雨,广东水利如何“超强应对”?
干旱季节如何为农田“解渴”?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多余”的水往哪去?“紧缺”的水从何补?
以上种种问题的解决
离不开一位智慧管家——水库调度
今年9月是我国首个“全国科普月”
主题为“科技改变生活 创新赢得未来”
让我们开启一场水利科普探索之旅
通过第一视角沉浸式学习水利知识
第一届广东省水利科普讲解大赛二等奖作品
大家好,我是科小研!
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气候变化,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问题愈发突出!
但为啥汛期河湖能安澜,
旱期供水仍充足?
原来啊,在我们背后,
有一个水资源的智慧管家——水库调度。
他每天都在忙些什么?
下面,让我来化身为智慧管家,
给大家说说我的工作日常!
暴雨时,我在拦蓄洪水,
争取缩短淹没时长;
干旱时,我在开闸放水,
让每家每户都有水可用。
我可不是只会简单开闸关闸,
我的核心工作是
通过科学调控水库的蓄水与泄水,
实现防洪、供水、生态、发电等
综合利用效益,
把每一滴水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每到暴雨季,
我就变身“抗洪卫士”。
就说广东吧,
平均每年4-10月
要扛住5.3场台风、
22场强降雨的“轮番轰炸”途乐证券。
如2022年6月北江特大洪水时,
几小时的降雨量就抵得上往年一个月!
那时候,我就像经验丰富的指挥官,
精准计算该拦多少水、什么时候泄多少水,
把洪水的“嚣张”压下去,
让周边地区少遭罪,
把受淹范围控制到最小,
受淹时间缩到最短。
等干旱季“上线”,
我又成了“送水使者”。
如广东11月到次年3月,
粤东西北常陷入“喊渴”模式,
连咸潮都趁机往上涌。
这时候我会及时开闸,
让珍贵的水源流进千家万户和田间地头,
确保每一滴水都用在“刀刃上”。
来源:南方+
别看我本领大,
每天都要面对不少“拦路虎”,
最让我头疼的就是
极端天气的“两极反转”。
还是以广东为例,
上半年雨水多到“泛滥”,
洪水、内涝说来就来;
下半年又可能旱得“冒烟”,
连海水倒灌的咸潮都来凑热闹。
这种“涝时涝死、旱时旱死”的情况,
就像给我出了一道
超难的“应用题”——
既要防洪水,又要抗干旱,
还要应对咸潮,
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
能在这么复杂的情况下搞定水资源,
我全凭三件“法宝”途乐证券,
它们是背后的水利工作者
精心为我打造、赋予我的制胜利器,
而他们的日夜坚守,
是我做好工作的最大底气。
我与水文尖兵和前哨联动,
就像家里装的监控能看清一举一动,
水利工作者在流域的关键点位
都给我装了“眼睛”——水文测报系统。
它能实时盯着
降雨量、水位、流量这些数据,
不管哪块区域下了多少雨、
水库水位涨了多少、
水流得快不快,
都能第一时间让我掌握情报!
如果把水库比作一个“大水缸”,
那水位库容与泄流曲线
就是我的“体检报告”。
这份“报告”上面详细记录着
不同水位对应的蓄水量。
我一看就知道水库还能装多少水,
泄水的时候能有多大流量——
比如水位到47.5米时能存多少水、
开几孔泄洪洞能放出多少水,
都能从这张“报告”里找到答案!
调度模型堪称我的“最强大脑”,
这是水利科研工作者结合海量的
历史水情数据、水文规律,
用专业技术研发出来的。
它能帮我“回忆”历史水情、
“观察”当前水况,
还能“预测”未来来水情况,
再结合防洪、供水、
发电、生态这些目标,
通过复杂的算法算出最优方案。
随着科技发展,
在水利工作者的努力下,
我也在不断“升级”。
以前我只能管好单个水库,
像一个人“单兵作战”;
现在水利科研工作者通过技术串联,
让我能指挥整个水库群“联合作战”。
摄影师@倚剑耕耘 来源:百度
在广东,
7516座水库
像珍珠一样散落在山川河谷间,
水利工作者让它们彼此关联,
构成了庞大的省级水网。
以前一座水库应对不了的洪水,
现在我能协调多座水库一起拦;
以前一片区域缺的水,
现在我能调度多座水库一起补。
我的工作从“一个人扛”
变成了“一群人上”,
效率和效果都翻了好几倍。
不仅如此,
水利科研工作者还为我引入了
深度学习、AI等前沿技术,
帮我构建起智慧水利管理体系。
未来遇到再复杂的情况,
我都会变得更智能、更高效。
在水利工作者的守护和赋能下,
我会一直用精准的决策和科学的管理,
守护大家的水资源安全。
期待未来,
在科技和水利人的匠心加持下,
能编织出更精密的水安全网,
让每滴水都奔向最需要的地方!
来源:省水科院 途乐证券
诚利和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